国家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   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次学校   “国际硒茶人才摇篮”

湖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  湖北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湖北省文明校园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正文

4008com云顶集团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20年)
时间:2021-01-29 责任编辑:刘星审核人:刘星 浏览次数:

$1A2}A@5GJ01{%(EADO%N]T

 

 

 

 

 

 

4008com云顶集团

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020年)

 

 

 

 

 

 

二○二〇年十二月

 

报告摘要

在极不平凡的2020年里,4008com云顶集团严格贯彻落实国家、省、州各级政府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新要求,全面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决策部署。紧盯新冠肺炎疫情变化及时调整工作策略,推行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一体化模式,大力开展政校联动促就业、校企合作促就业、创新创业促就业;持续落实制度、课程、队伍“三保障”;落实《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监控方案》《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程序》《毕业生就业证明材料认定标准》《困难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方案》;建立起就业创业“一帮一行动”长效工作机制,积极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强力推进学院大学生就业促进“六个一批”工程,即市场化推送一批、专升本一批、应征入伍一批、订单就业一批、创业引导一批、公益岗位招录一批,破解新冠疫情背景下我院大学生就业的难题。通过系列措施的有效落实,一批具有“双创”梦想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得以激发,“就业湖北、服务恩施”成效进一步彰显。我院2020年高职毕业生2264名,截止当年831日毕业生就业率78.18%,其中:协议和合同就业率43.64%,灵活就业率24.82%,自主创业率0.75%;升学率8.97%。通过对毕业生、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毕业生就业质量,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均对我院的教学和就业工作给予良好评价。

 

 

目 录


第一篇 关于我们

1.1  学校性质、学校规模、学科类型

4008com云顶集团是20008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恩施教育学院、恩施财校、恩施农校、恩施工校、恩施林校、恩施供销学校等大中专学校合并升格组建职院,实行双重管理,在行政上接受州政府的领导,在业务上接受省教育厅的管理。近年来,恩施州机电工程学校、州民族体校、州艺术学校、州交通技工学校、州卫生学校相继并入,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学校拥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厚重的文化底蕴、丰硕的办学成果,是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评估优秀学校、湖北省示范高职院校、湖北省高职高专优质学校、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在恩施州乃至武陵山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人才支撑、技术支撑作用,履行了学校的社会职能。

学院占地4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8万平方米。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4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3个,国家专业示范点1个、国家骨干专业2个、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国家1+X试点项目11个。学校下设经济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等12个二级学院(部);学校在岗教职工697人,副高以上职称186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1人、湖北名师1人、全国农业职教名师1人,聘有9名非遗大师、省级教学团队2个;开设高职专业43个,在校生14438人,其中高职生8219人;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焕春等321位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能工巧匠担任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

1.2  发展目标与工作举措

学校牢固树立了“立德树人,服务发展,能力为本,就业创业”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学校办学定位:立足高新区,服务恩施州(服务面向定位);服务恩施州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办学宗旨定位);质量立院、特色兴院、人才强院、依法治院(办学方略定位),确定了建成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的奋斗目标。提出了六大建设任务(特色品牌专业群建设、特色教师团队建设、杰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优秀民族文化传承、智慧校园建设)和推进三大改革(深化产教融合、开放合作办学、内部治理结构)的具体措施。学校以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为契机,以教学诊改工作为抓手,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学校内涵建设。

学校以党的领导为第一保证,把握方向为第一前提,立德树人为第一使命,双高计划为第一追求,人才强校为第一资源,改革创新为第一动力,优化管理为第一效率,人才质量为第一品牌,民族文化为第一特色,推动4008com云顶集团高质量发展。

具体措施:

一是狠抓新校区建设。学校将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在州委州政府和项目协调领导小组的坚强领导下,全面担负起业主责任,加强协调,加快推进。

二是狠抓内涵建设。主要是实施六大建设任务,三大改革任务。

六大建设任务:

第一、特色品牌专业群建设。学校将对接恩施州四大特色产业增长极,对接高新区建设,对接乡村振兴战略,重点打造旅游管理、生物医药、机电一体化、电子商务、小学和学前教育、医学和护理等七大专业群建设。

第二、特色教师团队建设。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和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重点打造两大特色教师团队:一是特色品牌专业教学团队;二是特色产业专家服务团队。   

第三、杰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实施工匠精神,素质拓展,技能提升,学徒训练,创新创业五大育人计划,培养适应恩施州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第四、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学校树立自足高新区,服务恩施州办学宗旨,实施四大服务计划。一是四大产业集群服务计划,二是高新区建设服务计划,三是乡村振兴服务计划,四是职业教育引领计划。

第五、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学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构建“四平台一基地”的校园文化育人体系,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第六、智慧校园建设。学校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有效融合,从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强智慧校园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应用系统建设,打造基于数字校园的智慧校园。

三大改革任务:

第一、推进产教融合。学校以深化校企合作产学融合为关键,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学校企业双主体的合作机制,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第二、推进开放合作办学。学校进一步拓展办学格局。通过整合办学资源,深化校地合作,校行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友合作,国际合作。六方联动实施更加开放的合作办学模式。

第三、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学校进一步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落实党的建设,安全稳定,教育教学“一岗三责”,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热爱学校、支持学校、发展学校的积极性。

学院党委将团结和带领全院师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以创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为目标,创新发展、锐意进取,紧紧围绕打造全省特色产业增长极的目标定位和“一谷两基地三示范区”的形象定位,力争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全国先进自治州建设中做出更大更新贡献。

 

 

 

 

 

 

 

 

 

 

 

 

 

 

 

第二篇 毕业生供需情况

2.1  毕业生人数及构成

2.1.1  学科结构

我院2020年高职毕业生2264名,分布在工科、理科、教育学、农学、医学、文学、管理学等7个学科门类,工科类498人,占毕业生总数22.00%,理科类153人,占毕业生总数6.76%,教育学类1126名,占毕业生总数的49.73%,农学类102名,占毕业生总数4.51%,医学类29名,占毕业生总数1.28%,文学类49名,占毕业生总数2.16%,管理学类307名,占毕业生总数13.56%。详见附表21

2—1:高职毕业生学科结构人数分布情况

学科名称

专业

毕业生数

学科分布比例

工科

机电一体化技术

498

22.00%

数控技术

电气自动化

汽车运用技术

建筑工程技术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市政工程技术

工程造价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理科

 

计算机应用技术

153

 6.76%

计算机网络技术

动漫设计与制作

移动应用开发

教育学

学前教育

1126

 49.73%

小学教育

社会体育

农学

园林技术

102

4.51%

畜牧兽医

医学

药品质量与安全

29

1.28%

文学

汉语

49

2.16%

管理学

会计

307

13.56%

市场营销

电子商务

旅游管理

2.1.2  专业结构

2020年高职毕业生人数共计2264名,分布于8个学院,25个专业。详见附表2-2

2-22020年毕业生人数专业结构分布

专业名称

学生人数

专业分布比例

合计

2264

100%

会计

196

8.66%

市场营销

12

0.53%

电子商务

48

2.12%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43

1.90%

数控技术

19

0.84%

机电一体化技术

84

3.71%

电气自动化技术

21

0.93%

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

81

3.58%

计算机应用技术

53

2.34%

计算机网络技术

10

0.44%

动漫设计与制作

54

2.39%

移动应用开发

36

1.59%

园林技术

55

2.43%

畜牧兽医

47

2.08%

药品质量与安全

29

1.28%

建筑装饰工程技技术

2

0.09%

建筑工程技术

127

5.61%

工程造价

48

2.12%

市政工程技术

41

1.81%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21

0.93%

学前教育

591

26.10%

小学教育

514

22.70%

汉语

49

2.16%

旅游管理

51

2.25%

社会体育

21

0.93%

2.1.3  生源结构

2020年毕业生分布在全国20个省、自治区。其中,毕业生人数最多的省份是湖北省,其毕业生源数1877名,占毕业生总数82.91%。毕业生生源分布见附表23

2-3 毕业生生源结构分布

生源地区

人数

占毕业生人数比

合计

2264

100.00%

湖北省

1877

82.91%

河北省

1

0.04%

山西省

2

0.09%

浙江省

15

0.66%

安徽省

3

0.13%

福建省

2

0.09%

江西省

1

0.04%

河南省

1

0.04%

湖南省

6

0.27%

海南省

20

0.88%

重庆市

36

1.59%

四川省

115

5.08%

贵州省

27

1.19%

云南省

9

0.40%

西藏自治区

120

5.30%

陕西省

1

0.04%

甘肃省

6

0.27%

青海省

20

0.8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

0.04%

广西壮族自治区

1

0.04%

2.2  2020年毕业生需求情况

2020年学院累计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7场,招聘单位304家,提供可选岗位13213个;累计通过各种渠道发布招聘单位76家,推送岗位4814个。与我院毕业生供求比达到17.96。因疫情影响,进校招聘单位较往年减少,但提供岗位质量和薪资待遇水平有一定提高。有关专业供需比例见附表2-4

2-4:有关专业供需比例

学院

专业

毕业生人数

需求人数

毕业生人数与需求人数比

合计

2264

18027

1:7.96

经济管理学院

小计

299

2432

1:8.13

会计

196

1597

1:8.15

市场营销

10

80

1:8.00

电子商务

48

380

1:8.13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43

345

1:8.02

机电工程学院

小计

205

1840

1:8.98

数控技术

19

170

1:8.95

机电一体化技术

84

830

1:9.88

电气自动化技术

21

170

1:8.10

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

81

670

1:8.27

信息工程学院

小计

153

1225

1:8.01

计算机应用技术

53

425

1:8.02

计算机网络技术

10

75

1:7.50

动漫设计与制作

54

435

1:8.06

移动应用开发

36

290

1:8.06

生物工程学院

小计

131

940

1:7.18

畜牧兽医

47

320

1:6.81

园林技术

55

415

1:7.55

药品质量与安全

29

205

1:7.07

建筑工程学院

小计

250

2200

1:8.80

建筑工程技术

127

1080

1:8.50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2

15

1:7.50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32

285

1:8.91

市政工程技术

41

370

1:9.02

工程造价

48

450

1:9.38

人文教育学院

小计

1154

8800

1:7.80

学前教育

591

4670

1:7.90

小学教育

514

3855

1:7.50

汉语

49

275

1:5.61

旅游管理学院

小计

51

410

1:8.04

旅游管理

51

410

1:8.04

体育学院

小计

21

180

1:8.57

社会体育

21

180

1:8.57

 

第三篇 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分析

3.1  总就业率

截止2020831日毕业生总就业率78.18%。在已就业学生中,协议和合同就业974人占比55.03%,灵活就业562人占比31.75%,升学203人占比11.47%;应征入伍14人占比0.79%;自主创业17人占比0.96%。详见就业率构成统计图3-1

3-1 就业率构成

 

3.2  分专业就业率 详见表3-1

3-1: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统计表

学院

专业

就业率

合计

78.18% (1770/2264)

经济管理学院

小计

84.95% (254/299)

会计

82.14% (161/196)

市场营销

91.67% (11/12)

电子商务

91.67% (44/48)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88.37% (38/43)

机电工程学院

小计

77.07% (158/205)

数控技术

84.21% (16/19)

机电一体化技术

86.90% (73/84)

电气自动化技术

66.67% (14/21)

汽车运用与维修

67.90% (55/81)

信息工程学院

小计

76.47% (117/153)

计算机应用技术

73.58% (39/53)

计算机网络技术

60.00% (6/10)

动漫设计与制作

77.78% (42/54)

移动应用技术

83.33% (30/36)

生物工程学院

小计

57.67% (109/189)

园林技术

80.00% (44/55)

畜牧兽医

68.09% (32/47)

药品质量与安全

75.86% (22/29)

建筑工程学院

小计

78.00% (195/250)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50.00% (1/2)

建筑工程技术

77.95% (99/127)

工程造价

87.50% (42/48)

市政工程技术

73.17% (30/41)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71.88% (23/32)

人文教育学院

小计

77.04% (889/1154)

学前教育

84.09% (497/591)

小学教育

68.87% (354/514)

汉语

77.55% (38/49)

旅游管理学院

小计

82.35% (42/51)

旅游管理

82.35% (42/51)

体育学院

小计

80.95% (17/21)

社会体育

80.95% (17/21)

 

 

3.3  就业地域分布

2020年毕业生就业分布于2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境外2个国家,与毕业生生源分布成正向关系。详见统计表3-2

3-2: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统计

就业单位所在地

人数

占已就业人数比例

合计

1770

100.00%

北京市

1

0.47%

天津市

1

0.12%

河北省

4

0.12%

山西省

1

0.06%

上海市

21

0.12%

江苏省

15

1.53%

浙江省

39

1.00%

安徽省

1

5.41%

福建省

8

0.29%

江西省

1

0.41%

山东省

2

0.47%

河南省

6

0.24%

湖北省

1253

74.88%

湖南省

9

0.41%

广东省

56

5.18%

广西壮族自治区

1

0.06%

海南省

10

0.24%

重庆市

23

1.24%

四川省

35

1.47%

贵州省

3

0.47%

云南省

2

0.18%

西藏自治区

47

0.76%

陕西省

1

0.41%

甘肃省

1

0.29%

青海省

8

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

0.06%

出国

2

0.06%

3.4  就业行业分布

2020年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共19个行业,在建筑业、教育行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等行业就业比重较大,该分布与所学专业的吻合度成正相关。详见统计表3-3

3-3: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统计表

单位行业

人数

占已就业人数比例

合计

1770

100.00%

升学深造

203

11.47%

农、林、牧、渔业

26

1.47%

制造业

93

5.25%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13

0.73%

建筑业

180

10.17%

批发和零售业

125

7.06%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9

1.07%

住宿和餐饮业

36

2.03%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50

2.82%

金融业

20

1.13%

房地产业

23

1.30%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84

4.75%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50

2.82%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29

1.64%

教育

740

41.81%

卫生和社会工作

3

0.17%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38

2.15%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4

1.36%

军队

14

0.79%

 

 

3.5  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2020年毕业生就业单位分布,涉及不同性质的就业单位15类,毕业生就业观念转变、服务基层、面向一线的就业意识明显增强。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见统计表3-4

3-4: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单位性质

人数

占已就业单位人数比例

合计

1770

100.00%

机关

13

0.73%

中初教育单位

675

38.14%

医疗卫生单位

4

0.23%

其他事业单位

7

0.40%

国有企业

27

1.53%

三资企业

19

1.07%

其他企业

774

43.73%

国家基层项目

1

0.06%

农村建制村

6

0.34%

部队

14

0.79%

自主创业

17

0.96%

自由职业

8

0.45%

升学

203

11.47%

出国

2

0.11%

 

 

3.6  就业质量分析

通过对2020年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分别对毕业生母校满意度、毕业生就业状况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具有高可信度。

3.6.1  毕业生获取工作的渠道

围绕毕业生获取工作的渠道方式,在调查问卷中列举出校园招聘会、学校就业服务网、用人单位校内张帖的招聘信息、校外招聘会、社会招聘网、亲友推介、老师推介、顶岗实习单位录用、其它等九个渠道,毕业生通过校内招聘会就业占就业学生22.99%,学校就业服务网就业的占就业学生13.07%,用人单位校内张贴招聘信息就业的占就业学生1.13%,校外招聘会就业的占就业学生2.77%,社会招聘网就业的占就业学生1.47%,亲友推介就业的占就业学生11.24%,老师推介就业的占就业学生5.02%,在实习单位就业的占就业学生31.75%,其它就业的学生占比10.56%。毕业生获取就业单位的渠道分布见图3-6-1

3-6-1 毕业生获取工作的渠道分布

3.6.2  毕业生对工作的满意度测评

在就业的毕业生当中,对工作非常满意占比23.72%,比较满意占比71.75%,不太满意占比4.53%,很不满意占比0%。具体分布见图3-6-4

3-6-4 毕业生工作满意度调查

3.6.3  毕业生工作职位与专业相关度程度

作职位与专业联系紧密占就业学生31.87%,相关占就业学生44.12%,不相关占就业学生24.01%。见图3-6-5

3-6-5 毕业生工作职位与专业相关情况

3.6.4  毕业生工作职位与个人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匹配度

完全匹配占就业学生33.84%,部分匹配占就业学生63.73%,不匹配占就业学生2.43%。见图3-6-6

3-6-6 毕业生工作职位与个人匹配情况

 

 

 

 

 

 

 

 

 

 

 

 

 

 

 

 

 

 

 

 

 

第四篇 人才培养工作主要特点

4.1  三全育人,立德树人

学校将立德树人作为立身之本,将“三全育人”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和各环节,构建“校院两级”一体化育人体系,学校层面的综合改革聚焦于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融入、结合到办学治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建立规范,落实责任,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二级学院层面的综合改革聚焦“课程思政”育人和“教师思政”育人,积极探索育人育才和二级学院党建工作对接融合的有效模式,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党组织的政治保障功能。

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上、增强综合素质,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上下功夫。以“五个思政”育人为路径,构建起了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心理育人、劳动育人、资助育人等十大育人体系。努力做到全员育人--全体教职员工都要成为育人者,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履行育人之责、产生育人之效,实现育人无不尽责;全程育人--将立德树人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实现育人无时不有;全方位育人--将立德树人覆盖到课上课下、网上网下、校内校外,实现育人无处不在。

 

4.2  培育工匠精神,以赛促进培养

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课程计划。把工匠精神、工匠技艺作为技术技能人才的核心素养,列入各类课程的教学目标;对接行业和企业标准,细化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教学质量标准,打造了一批富有工匠精神和工匠能力培养的精品课程。

营造崇尚工匠精神的校园风气。利用校园阅报栏、校园广播、校园网、官方微信和班级QQ群、社团QQ群等媒体,强化校内舆论引导,大力宣扬大国工匠和学生专业技能竞赛获奖选手,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体师生的价值导向。

学校深入探索赛教融合改革,将国家、省赛项目进行教学化改革进入课堂和实训室。主要做法:第一,依托校赛,对接省赛,冲刺国赛,形成三级竞赛渐进体系,形成一年竞赛不间断,每年竞赛有提升的良性循环,以此实现学生技能竞赛专业全覆盖、学生全覆盖,各专业省赛参赛率达到100%。第二,教赛学练相结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赛练结合,形成技能就是生命力的理念。第三,以大赛为突破,倒逼课程改革,引导教师将技能竞赛与课程内容、课堂教学进一步融合,激发教改活力。第四,注重团队培育和竞赛反馈。依托竞赛体系,培育、选拔参赛选手,配备专业指导教师,抱团发展,形成稳定有力的竞赛后备力量。赛后学院配套相应奖励给与获奖团队,重点奖励参赛学生,以此激发学生提升专业实力。

本学年学校学生参加省级高职技能竞赛获奖37项。

注重职业技能,积极推广1+X证书制度试点,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按照最新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对已有的职业资格证书,各专业确定进行选考或必考名目;对已取消的资格证书,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核心技能标准教学大纲,对学生技能水平进行考核与规范。

4.3  双高计划引领,建立专业群发展机制

以国家双高计划建设为契机,对接生态文化旅游、硒食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清洁能源四大产业集群,我校构建了8个专业群。形成以旅游管理、畜牧兽医高水平专业群为龙头,以机电一体化技术、学前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会计、计算机应用技术、药学等6个校级高水平专业群为支撑,辐射带动全校专业整体发展。着力从专业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改革建设与管理、人才培养质量、能力服务和品牌特色等8个方面进行建设。同时建立对接产业设专业,适应需求调专业,服务发展建专业的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紧跟产业发展趋势,聚焦自身优势资源办好专业群。

学校结合恩施州发展的实际情况,打造建设高水平专业群,开拓专业特色,一是围绕“世界硒都、中国硒谷”打造硒科普、硒文化传播基地,开办硒专业,开设硒课程,编写硒教材,推广硒科普,培训硒人才,开展硒科研,服务硒企业;二是围绕非遗传承项目,打造民族文化传承基地,建恩施玉露制作技艺、西兰卡普、来凤摆手舞、滚龙连厢、宣恩民间绣活、土家吊脚楼营造技艺、何氏根雕、傩面具、烙画九个大师工作室,非遗大师进入课堂教学,非遗项目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打造特色课程。

学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品牌优势凸显,特色鲜明,我校2014年立项建设的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旅游管理、特色专业会计和2015年立项建设的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畜牧兽医全都通过省教育厅2018年组织的建设验收,成为第一批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品牌、特色专业。已建成全国示范专业点1个(旅游管理专业),国家骨干专业2个(畜牧兽医专业、园林技术专业),省级品牌专业2个(旅游管理、畜牧兽医),省级特色专业4个(建筑工程技术、园林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会计),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个(富硒产品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生产实训基地1个(机电一体化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国家首批“1+X”试点项目1个(建筑BIM)。

4.深化教学改革,内涵式发展

2019年末至2020年春季学期,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给春季学期教学工作带来挑战。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停课不停学要求”,我校严格落实防疫抗疫、网络教学相关要求,科学制定“4008com云顶集团网络教学实施方案”。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前期所有学生采用线上网络教学,后期必要返校学生采用线下常规教学。

一是精心制定网络教学课表。二是重视网络安全。三是重视网络资源搭建。四是重视疫情防控和学生心理疏导。五是重视网络教学效果。六是督导通报到位。通过学校的精心组织和安排,第一,所有班级均开展了网络教学,到课率96%以上。第二,教师积极参与网络教学,克服困难提升质量。第三,疫情条件下加强对实习学生教学安全管理,确保无实习事故发生。

4.5  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学院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立足校企协同育人,加强产教融合平台建设,通过深化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合作,实现校企合作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协同创新,共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本学年所开设专业100%与企业合作,合作企业订单培养和现代学徒制学生人数共计2310人,企业录用顶岗实习毕业生比例为82.22%6个专业建立了现代学徒制,培养学徒数365人,企业师傅47人,现代学徒制培养中企业承担的教学课时数达1618学时。今年新增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机电一体化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富硒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有效对口帮扶,决战精准脱贫。

学校与恩施州所辖8个县市推进了校地合作,实行3+2分段联合培养,实现了校地合作区域全覆盖。与政府联手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为恩施州所辖8个县市培养农村中小学和幼儿园全科教师,截止到目前,已经招生培养了近2000名学生。与恩施组织部和农业部门开展一村多名大学生定向培养,计划自20199月起三年培养1500名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与企业联盟,与行业联合,进行现代学徒制培养,形成专业所学、技能培训与岗位所需一体化。

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探索实行了三种模式:一是企业学院模式。机电工程学院与达翔技术公司成立了达翔学院,共同开办达翔、立讯订单班。建筑工程学院与山河建筑集团联合成立山河民族建筑学院,开办山河民族建筑班,按照“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的模式校企双主体育人, 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采用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实行校企“双主体”,学生“双身份”,把企业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中。二是“校中企”校企合作模式。经济管理学院引企入校,湖北中天亿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恩施拓普财税服务有限公司入驻4008com云顶集团,企业可享受学院的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科研水平、专业实力、社会服务等资源;学校可以解决两大专业教师社会实践、实战性教学,学生课程实训、教学实习、顶岗实习及学生就业两大难题,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无缝对接。三是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学校旅游管理专业与恩施众信旅游集团实施“旺季实践,淡季充电”人才培养模式。

4.6  建设数字化校园,拓展信息化平台

20196月开始,我校基础网络改造升级项目启动,将原来的有线网络升级为有线无线一体化扁平网络,该项目涉及到整个校区网络的整体网络建设与改造,覆盖了所有教学办公及重要室外活动场所的有线无线全覆盖。整个项目总投资274万元,共部署室外AP20台,高密AP15台,放装AP431台,墙面AP138台,智分AP197台,已建成了有线无线一体化网络,为我校信息化建设提供安全、稳定基础网络保障。校网络基础建设、数据中心及应用系统建设基本完成,数字化校园建设已从“以用促建”转为“应用推广”阶段。校区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总量1010GB,网络信息接入点3394个,无线接入信息点831个,校园无线网的建设为信息化教学和学生的时时、处处学习提供了必要条件。

我校基于教学资源数字化,从教学团队建设入手,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基于智慧职教平台、中国大学mooc平台、学习通平台,校园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建成在线开放课程23门,通过网络在线学习实现学分的累计和转换,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让手机成为教师的新教具,成为学生的新学具,信息化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本学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竞赛获得省级奖项3项。

4.7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办学软实力

学院积极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显示专任教师结构,我校教师队伍结构年龄老化严重,教师队伍呈现断层式发展。为此学院按照“培训一批、招考一批、引进一批、返聘一批、特聘一批、合作一批”的思路,以双师型教学团队为切入点,通过内培外引,校企合作,提高校内专任教师学历与职称水平:引进了一批特色专业和实践教学急需的教师;与企业深度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构建“工学动态组合”的教学团队。

校企共建双师素质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一是实施“双专业带头人”制度。学校选拔1名教学专家担任专业带头人,从企业聘请1名技术专家担任专业带头人;二是实施“双向兼职”。学校专业教师到企业技术岗位担任兼职技术员,企业技术专家和业务骨干在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教学;三是学校专业教师实施“双线培养”。2017年以来,学校先后选派2名教师赴德国学习,近百人次参加省培、国培,89人次到杭州职院培训,300多人次到企业实践锻炼,聘请9名非遗大师、8名楚天技能名师和321名企业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第一,学历教育加短期培训。第二,坚持以赛促学,以研促教。目前,学校教师整体素质在不断地提高和完善,学校“双师型”专任教师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百分比为50.43%

 

 

 

 

 

 

第五篇 学校就业工作主要特色

学院党委行政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紧紧围绕国家、省、州对于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要求,加强校地、校企、校校合作,积极开拓岗位资源,将毕业生就业指导、招聘活动、咨询服务等及时转移至线上,借助教育部“一帮一行动”平台,出台“六个一批”就业工作方案。深化落实“三级”就业统计核查责任制,强化毕业生跟踪服务;深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坚持优化学生顶岗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推行“三三三”就业服务工作体系、落实“四位一体”学生就业创业管控机制、搭建学生双创工作平台、就业促进常规工作六到位的基础上,创新工作办法,毕业生就业质量稳中有进。全院上下齐心协力,破解新冠疫情对我校2020出毕业生就业带来的困难。

5.1  结合新冠疫情背景谋划推动工作

根据疫情变化对就业工作的影响,出台《学院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学院2020年学生就业促进工作方案》《学院落实学生就业创业“一帮一”行动方案》《学院关于促进未摘帽贫困县毕业生就业实施方案》《学院关于组织学生参加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复赛职教赛道工作方案》《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核查工作方案》等,为各项工作的推进提供依据。

5.2  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学生就业创业

把国家对2020届毕业生就业创业援助政策落实落地。为133名毕业生提供线上求职、择业、创业等方面咨询帮助;举办就业讲座6场,累计参加超3000人次,创业专题讲座2场,累计参加超800人次;组织落实2020届高职毕业生求职补贴全覆盖,落实3人申报创业扶持。

5.3  加强校校合作,促进学生就业

建立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就业创业“一帮一”长效工作机制。通过双方联合举办线上双选会、线下招聘会、线上讲座、培训等活动;共享就业渠道、共享就创课程资源、共享咨询资源;两校联合浙江省特检院签订《关于电梯工程技术专业对口帮扶合作协议》,探索实践“2+1”联合人才培养模式。

5.4  进一步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以创业促就业

更加积极用好学院大学生双创基地,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学院双创基地在获得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基础上,再次荣获湖北省科技厅2019年度省级示范众创空间称号。

4008com云顶集团2020年的就业创业工作做到对接上级要求、链接学生需求、衔接学院工作部署,实现数据采集到位、部门工作配合到位、信息数据上报到位。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实现毕业生稳就业目标。

第六篇 学校人才培养的反馈及建议

6.1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意见

学院通过向用人单位设计印发《毕业生就业单位评价表》,围绕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动手能力、职业道德、创新意识、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敬业精神、语言表达能力、综合评价等九个项目进行,每个项目分为很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四个选项。根据回收有效问卷整理的反馈意见,用人单位对我院的人才培养质量给予统分肯定。详见附表6-1

6-1: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满意度统计表

评价项目

满意度

很满意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专业知识

45.02%

43.43%

11.55%

0

综合素质

54.58%

40.24%

5.18%

0

动手能力

59.76%

35.86%

4.38%

0

职业道德

64.14%

33.47%

2.39%

0

创新意识

46.22%

41.04%

12.75%

0

组织协调能力

51.79%

38.65%

9.56%

0

应变能力

52.59%

40.24%

7.17%

0

敬业精神

64.94%

30.28%

4.78%

0

语言表达能力

53.78%

38.25%

7.97%

0

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给予高度评价。其中,评价在满意以上程度分项数据为:专业知识88.45%,综合素质94.82%,动手能力95.62%,职业道德97.61%,创新意识87.25%,组织协调能力90.44%,应变能力92.83%,敬业精神95.22%,语言表达能力92.03%。毕业生创新意识、组织协调能力等二个方面低于90%,需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这些方面素质的培养。

 

6.2  毕业生对母校的评价

学院通过向毕业生设计调查问卷,从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基础设施、教学师资力量、专业课程设置、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素质教育、后勤服务工作等七个方面,每个项目分为很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四个选项,根据回收有效问卷整理的反馈意见,毕业生对我院的人才培养质量给予高度评价。详见附表6-2

6-2:毕业生对母校评价满意度统计表

 

评价项目

满意度

很满意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校园文化建设

74.93%

17.69%

7.25%

0.13%

学校基础设施

69.08%

21.74%

9.11%

0.07%

教学师资力量

75.27%

20.01%

4.72%

0

专业课程设置

74.14%

20.15%

5.59%

0.13%

教育教学质量

73.07%

21.48%

5.32%

0.13%

学生素质教育

67.35%

23.40%

8.71%

0.53%

后勤服务工作

69.55%

21.94%

7.98%

0.53%

根据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调查,毕业生给予学校高度评价。其中:校园文化建设满意度为92.62%,学校基础设施满意度为90.82%,教学师资力量满意度为95.28%,专业课程设置满意度为94.28%,教育教学质量满意度为94.55%,学生素质教育满意度为90.76%,后勤服务工作满意度为91.49%

6.3  未来工作方向

新的一年,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直面宏观经济新形势和疫情防控常态化,认真落实国家、省及州政府对高校毕业生的决策部署,巩固好已经取得的成绩,补齐工作短板,进一步开创学院就业创业工作新局面。

1深入推进毕业生就业创业“六个一批工程”即“市场化推送一批、专升本招录一批、应征入伍一批、订单就业一批、创业引导一批、公益岗位选招一批”,积极探索毕业生就业新渠道。。

2、着力开展毕业生就业创业赋能工程。加强就业指导与创业培训力度,举办好学生求职大赛、双创大赛等推进以赛促学。

3、积极落实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支持政策,实现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到位,就业创业政策落实到位。

4、围绕“就业湖北”“服务恩施”进一步发力。加强学生就业观念的引导,推动毕业生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